5月28日上午,“庆祝建党百年·巡礼健康山东”主题新闻发布会烟台专场在济南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烟台全市基本建立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秩序,建成覆盖所有公立医院和医疗机构的各类医联体43个,县域就诊率达91.2%。
据烟台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葵阳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烟台市聚焦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群众有了更好的“医”靠,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954所,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4.32万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数达2.92人和3.13人。
人才是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保障,烟台从三个方面入手,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一是创新财政供给和激励机制。推行基层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2020年财政保障达到81%,推行二类绩效管理的基层机构,职工年收入增长3000元左右。出台全市基层名医选拔管理办法,评选数量和补助标准均居全省前列。二是创新人才招聘机制。2020年招聘基层人员412人,空编率降低6个百分点。推行乡医“县招乡聘村用”,依法签订聘用合同并缴纳医疗责任险,海阳、莱阳为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且从业满5年的乡医在卫生院特设岗位。三是创新优质资源帮扶机制。从二级及以上医院选派90名专家及团队到乡镇卫生院坐诊,从一级以上医院选派2182名医务人员联系村卫生室;实施对口帮扶,选派500余名城市医疗专家进驻基层医疗机构,年累计坐诊6000天、手术1200台次,惠及群众18.6万人次;选派30名“业务院长”下沉基层,建成36条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开展35个新技术项目,2020年全市基层完成门急诊618万人次,开展手术1.3万例,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1%以上,年诊疗量同比提升1.37 个百分点,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同时,烟台市大力推进“名医名科名院”工程,建成院士工作站6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类别)3个、国家级中医药重点专科2个、省级重点专科(含中医药)62个,三级医院19所,省级以上高端人才达42人。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由2015年的38家增加到2020年的63家,其中,毓璜顶医院建成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在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医院竞争力排名中,连续4年居全国地级城市医院百强第4位。
完善医院药品采购机制。据张葵阳介绍,目前烟台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医用耗材加成,医院自身医疗费用增幅控制在8%左右。海阳市创建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公立医院改革示范县。全面推行药品购销“两票制”和集中采购,全市药品价格平均降幅42%,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品种比例分别达到62%、41%、30.5%。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徐晨 报道)
云南昭通法院审理一起利用棋牌类APP游戏 “房间”开设网络赌场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