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晚,德州齐河县公安局民警小杨在儿子学校的家长群发现一条扫码接龙交学费的信息,顿生疑惑,后经查实,果然是骗子混入了家长群。
(图侵删)
杨警官的儿子上四年级,为方便与家长沟通,班主任建立了一个微信群。这次,收费人的头像、昵称虽然都和班主任一样,但在群内公开收费的行为值得怀疑。民警立即与班主任电话联系,确认收费接龙果然是假消息,于是立即在群内发消息“打假”。因发现及时,无人上当受骗。
原来,骗子冒充家长,与一名学生的奶奶联系,扫码进入学生家长群,刚进群就仿照班主任修改头像昵称,伪装成老师,在群内开展收费接龙,没想到遇上警察家长。目前,齐河警方已对嫌疑人展开调查。
警方提醒:每年新学期到来,骗子都蠢蠢欲动,家长对老师的微信没有戒备心,因此屡屡上当受骗。如何发现家长群里的骗子?民警教您三招搞定:
1.确认成员。群主确认群内成员真实身份,清除可疑人员,并开启入群验证功能,避免陌生人入群。
2.身份辨别。遇到群内收费,先查看群内是否有两个相同的班主任头像昵称,如果有,应先确认收费人身份。
3.举一反三。家长不要随意向陌生人发送进群二维码或邀请陌生人进群,谨防骗子混入。交费前应电话核实,不要急于转账、汇款。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双双 通讯员 李诚 甄翠竹 报道)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衡阳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