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一体两翼”推动志愿服务“四化”发展

小刘

00:23

视频︱“一体两翼”推动志愿服务“四化”发展
(图侵删)

近年来,东营市东营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作为高水平现代化强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聚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求,发挥完备体系的“主体”作用,带动强大队伍、规范项目的“两翼”效力,推动志愿服务向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发展,在服务百姓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中凝聚群众、引领群众,打造了升级版的“志愿者之城”。

构建完备体系,树牢志愿服务的“四梁八柱”

自2016年起,从志愿服务全面推进年、整体提升年、到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年,东营区一步步扎实推进,逐步建立起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发展的健全体系和良好环境。

构建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坚持高位推动,实施“一把手”工程,区委主要领导同志担任区文明实践中心主任,设立志愿服务管理中心,创新组建志愿服务总会、志愿服务宣传联盟、志愿者艺术团、志愿服务讲师团、市民观察团等组织,实现党政机关、社会力量等多线资源高效调配、有机融合。镇街、村居、社区成立相应工作机构,配齐配强专职人员,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多方协调”工作机制,把落实情况列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责任层层传导、层层落实。

构建全覆盖的阵地体系。按照“合理布局、有效覆盖、便民实用”的原则,提档升级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规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创新打造志愿服务示范一条街、“爱心驿站”,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进社区、进村庄、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医院、进商场超市等,实现纵向覆盖区、镇(街道)、村居(社区),横向辐射党政群机关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目前,东营区已组建镇街实践所、社区(村居)实践站、公园(广场、礼堂)、爱心驿站等77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实体阵地,打造可移动志愿服务岗亭、小摊车等5类流动阵地,开发东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志愿东营区”手机APP等3大网上阵地,构筑线上线下全覆盖的阵地体系。

构建促长效的保障体系。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同步抓、一起促,推动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付出-积累-回报”的良性循环。制度保障方面,出台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对志愿服务的管理审核、积分回馈等进行明确规定,将志愿记录与就医、信用记录、享受公共服务、志愿者评选表彰挂钩,通过制度化的措施,让更多群众产生浸润其中的体验感、乐在其中的成就感、受惠其中的获得感。资金保障方面,区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设立志愿服务发展基金,探索志愿服务组织承接相关服务项目、鼓励社会捐赠资助等经费筹集措施,形成了“财政保障,社会支持”的经费筹集模式。激励保障方面,招募300余商家成立爱心商家联盟,开展系列礼遇志愿者活动,对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和星级志愿者进行鼓励。建立志愿服务推先树优工作机制,积极弘扬先进个人和典型事迹,35个志愿服务社区(组织)被表彰为省、市级优秀志愿服务社区(组织),4329人被表彰为区级以上优秀(星级)志愿者,涌现出全国优秀志愿者曹丽霞、51年坚持为群众义务理发的赵晓凤等一大批志愿先模人物。

聚纳各方力量,形成“人人都是志愿者”的广泛共识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将部门单位的资源力量转换为志愿服务的资源力量,形成合力、焕发活力,最广泛地发动群众参与,建设数量充足、构成多元、扎根乡土、富有活力的志愿者队伍,为志愿服务引入源源不竭的源头活水。

党员干部带头。坚持将党员领导干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作表率、当榜样作为践行宗旨、引领风尚的有效途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以身作则,坚持利用业余休息时间,以普通志愿者的身份带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把开展党员志愿服务作为基层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分领域创设服务载体,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民主评议党员等内容,层层压实责任。目前,东营区党员干部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率达100%。

专业团队引领。将专业化作为提升志愿服务水平的关键点,利用卫健、司法等行业主管部门和群团组织优势,依托现有行业组织、专业协会组建涵盖医疗卫生、法律援助、信访稳定、环境保护、应急救援、心理咨询等诸多领域的专业志愿服务队伍108支,通联行业系统、覆盖城乡社区,为群众提供类型丰富的专业化志愿服务。同时,建立多层次的专业志愿服务培训体系,采取短期与长期、专业与岗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依托党校、文化活动中心等载体建设23处培训基地,招募志愿培训讲师100余名,累计开展相关培训200余场次,培训专业志愿者5000余人次。利用区直各专业部门的优势和资源举办各类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培训班。利用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对志愿者进行初级专业培训,进一步提升全区志愿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各个层面跟进。组建以区志愿总队为统领,志愿分队、志愿支队、志愿小队为支撑的专群结合,广泛参与的“1+10+30+N+8”志愿服务体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总队统筹指导全区志愿服务工作,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服务分队负责指导推动各自辖区内志愿服务事项,30支专业志愿服务分队负责做好行业系统专业志愿服务工作,村居(社区)、医院、学校、居民小区等N支志愿服务分队(小队)具体开展好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积极壮大文明实践专管员、民情网格员、志愿督导员、志愿服务指导员、公益培训辅导员、专业评估员、市民观察员和项目研发员等“8”大员队伍,鼓励吸纳科技能人、律师、“五老”人员、先进人物等加入到全区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伍中来。目前,在中央、省、市、区各类网站注册志愿者近17万人,每3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仅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注册骨干志愿服务队伍达到1854支,骨干志愿者达8.8万余人。

规范项目运行,供给优质高效精准的志愿服务

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精准服务社会发展,按照项目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常态化开展的思路,制度化标准化推进志愿服务项目,推动志愿服务供给侧改革,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天天见、日日新,长流水、不断线。

精准满足群众需求。围绕理论宣讲、医疗健康、科技科普、生产发展、生活服务等,向社会征集切合群众需求的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分门别类进行整理,纳入全区志愿服务项目库。通过“征集、评估、发布、实施、考核、奖补”六步走,对确定的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公开发布和现场领受,推进情况在东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上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项目实效。制定推广应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规范,推行“群众点单、中心制单、志愿接单、综合评单”的运行机制,通过网格员入户、网上征集等形式,了解群众需求,实施“健康直通车”、“信息直通车”、“科技直通车”、“文化直通车”“益剪出发”“随手公益”“微心愿”等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同时,注重社会化运作和品牌化塑造,发挥志愿服务在价值引领、道德示范、公益服务、关爱帮助、互助合作等方面的作用,使更多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扎根基层、融入民生、惠及群众。2021年,东营区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我为群众送政策、送温暖等“十送”志愿服务项目,策划发布子项目100个,志愿服务5700场次,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截至目前,东营区常态化推进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达1899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达15.5万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262万余小时。

精确助力中心工作。文明城市创建中,引导广大市民志愿参与市容环境、社区环境、农村人居环境等9大整治,解决问题1.1万余项,市容市貌、农贸市场、社区乡村等面貌发生较大改观,为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审做出贡献。乡村振兴推进中,创新实施理论宣讲、便民服务、矛盾调解、医疗巡诊、农技指导、文化惠民等方面志愿助力乡村振兴项目156个。开展1273支成熟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的同心圆志愿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对1273个贫困户开展精准关爱活动,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利奇马”台风来袭时,组织全区广大志愿者奔赴受灾一线全力“抗马”,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共有457支社会、区直、企业、学校、社区志愿服务队,12000余名志愿者有序参与抗台抢险救援,得到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赞誉。疫情防控关键期,发挥网格基础性作用,引导4万余人次志愿者参与社会随访,去年疫情初期,仅用24小时就完成了50多万人的摸排。组织开展“万人守护家园”、义务消毒消杀、“志愿战疫·疫线集合”志愿接力等志愿服务活动,为东营“零疫情”重大战略成果提供有力保障。

精细融入社会治理。东营区将志愿服务作为深化社会治理、有效服务民生的重要补充,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参与渠道,促进政社合作与互动。具体实践中,东营区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党群服务中心、融媒体中心、区域治理运行管理中心等功能性中心融合共进的“四融工作法”,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区域治理运行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网格化服务管理等在队伍、载体、机制等方面一体融合,加强信息联动、情况联判、问题联办,推送问题37.8万余件,办结率99.3%。推动网格员变志愿者,提升民情收集、问题调解能力,构建“网格提事、居民议事、联动办事、群众评事”社会治理新模式。建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数据分析系统,开展法律援助、“暖心快办”等“关注社会民生问题、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群众30万余人,协助党委政府改善民生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在中心城区,志愿服务已成为最有召唤力和广泛参与面的公益活动,敬老、助残、环保等志愿服务活动都已成为市民品质生活的靓丽方式。

精彩展现文明新风。积极强化网络志愿服务供给,与区融媒体中心深度融合,运用微信、短视频、移动客户端等平台,开展关爱特殊人群、远程支教、心理疏导等服务,拓展服务半径,让最基层、第一线的群众也能享受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成果。不断挖掘效果好、口碑好的志愿服务活动加以扶持,帮助其成长为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每年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推选的“寻访抗战老兵”“为青春期孩子筑坝、修渠”等13个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省级以上大赛奖项。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品”,鼓励基层在建设模式、运行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培育了孺子牛志愿服务联盟等一批优秀团队、特色项目。今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打造“微宣讲专列”“文艺轻骑兵”“半晌讲台”等志愿宣讲品牌,深入群众身边开展宣讲1300余场次,受众6万余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政策方针“飞入寻常百姓家”。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广寅 报道)

美股涨跌互现道指涨超100点,黄金收复3300美元

日照12个项目入选第五批省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

距前五2分!森林1-1水晶宫近5轮仅1胜 穆里略救主埃泽点射+中框

山东无新增!正在隔离观察治疗的无症状感染者7例

圣泉集团选举职工代表监事

山东移动助力辽鲁航线海域实现5G网络全域覆盖

宁波这位“00后”民警,上班时间邀人比划酒量!结果……

疯狂报假警超过300次!赵某被拘留

家电巨头业绩“冰火两重天”:美的逆势增长,格力、海信收入下滑

乳山滨海新区:聚力打造宜居宜业之城

中国与东盟十国宣布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_1

北京110全面推广互联网报警模式 可实时发送图片视频、上传位置

视频︱“一体两翼”推动志愿服务“四化”发展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衡阳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