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八五”普法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为营造全民知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西海岸新区日前发布《2024年青岛西海岸新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从六大方面18个要点着手,持续提升普法宣传工作质效,着力提高公民法治素养,倾力打造特色法治文化品牌,全面加强基层依法治理水平,推动“八五”普法规划深入实施。
文旅+普法
打造法治宣传新阵地
近日,有细心的市民发现,一座造型别致的“普法小屋”出现在海军公园一角,与旖旎的海岸线共同构筑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每次来这里都会选一本普法读物读一读,可以学习到很多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在海军公园散步的市民林子田对“普法小屋”赞不绝口。
据介绍,该“普法小屋”是区司法局联合融发集团因地制宜、盘活资源,由核酸采样亭改造而成。小屋设置在海军公园同心筑梦广场旁,针对该区域游客商贩集中的特点,将普法宣传自然地融入旅游景点中。小屋外观采用醒目趣味的变色龙造型,内设“法治书吧”,放置法治书籍,涵盖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文明旅游、民法典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治内容。“普法小屋”变身为“抬头见法、驻足学法、休闲学法”的驿站,让市民游客在游览美丽景色的同时还能与法律“邂逅”。
法治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不断出现在新区各处,“文旅+普法”的创新风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悄然改变着法治宣传的传统面貌,让法律知识以更加贴近民生、贴近群众的方式深入人心。这些精心打造的法治文化阵地,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更在无形中织就了一张张法治教育网格,让法治精神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
互联网+普法
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区审时度势,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普法相结合,综合运用“报、网、端、微、屏”等平台,创建法治品牌栏目、节目等,打造法治全媒体传播体系。这些栏目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既有深入浅出的法律解读,也有贴近民生的案例分析,还有互动性强的法治问答,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学习的需求。通过这些平台,法律知识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走进了千家万户,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值得一提的是,新区还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普法工作。通过加大音视频普法内容供给,强化互动化传播和沉浸式体验,让法律知识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市民可以通过网络参与法治知识竞赛、线上与普法专家进行互动交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法律知识、提升法治意识。
“互联网+普法”新模式,不仅拓宽了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还激发了人民群众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现在,越来越多的新区市民开始关注法治新闻、参与法治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这种积极向上的变化,正是“互联网+普法”带来的正能量在大流量中得以广泛传播和深化的生动体现。
场景+普法
分层分类普法更精准
为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新区通过“场景+普法”,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场景开展个性化、精准化普法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方面,新区持续深化“法治副校长”工作制度,通过引入专业法律人士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为青少年提供生动的法治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同时,新区还积极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常态化开展宪法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此外,新区还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扎实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为实现普法工作的精准性,新区创新性地开展分层分类分众普法,针对行政执法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老年人等不同群体,量身定制相应的法治教育内容和形式,通过订单式、预防性、长期性的普法方式,有效提升各类群体的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新区正以创新的法治宣传方式,让法治文化有形呈现、有趣呈现、有效覆盖。区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负责人刘惠表示:“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多元化的普法模式,让法治知识更加贴近群众生活,让法治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李宛遥)
俄对乌发动大规模夜袭!特朗普宣布了,涉乌矿产协议新进展!乌议会通过禁止战时选举议案
滨州新成立现代机场产业学院 为大高航空高新产业园与滨州学院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