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耀齐鲁丨昌乐探索“十法增收” 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小刘

近年来,昌乐县坚持以党建工作凝聚农村工作合力,探索实施“十法增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新模式,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激发了村级发展内生动力,夯实了农村基层基础,实现了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互促共赢,为村集体增收带来了活水源头,是可复制、能推广的村集体增收模式。

红星耀齐鲁丨昌乐探索“十法增收” 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图侵删)

发展村集体共联体模式促增收

引入工商资本开发贫瘠地块,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以村党组织为枢纽集聚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吸引各类经营主体抱团发展、共联发展,探索出一条“工商资本下乡、村集体实体经营、合作社支撑、群众广泛参与”的集体增收群众致富新路子。

红河镇村集体发展共联体模式

红河镇大宅科、林泉两个行政村充分发挥白浪河两岸区位优势,招引工商资本落地发展,带动周边村庄流转土地,促进增收。在招引工商资本发展产业的同时,着力统筹党组织、村集体、合作社等优势补齐工商资本经营短板,以多元融合实现了“钱”“人”“管理”的有机统一,以利益深度联结解决了现代农业“谁投资、谁来管、谁来种、谁来销”的难题。目前,环水岭项目与桃花源项目的黄金籽西红柿、贝贝南瓜等农作物种植区投产达效后,大宅科、林泉村集体预计年收入均有望突破百万元。

发展火山产业联盟促增收

坚持党建统领,村级党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要素协同参与,搭建农业产业发展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乔官镇火山产业联盟

乔官镇以产业党建为统领,立足火山资源优势,成立火山农业产业联盟,深度衔接“发展型党支部”培育,搭建起“一横一纵一平台”的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在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纽带作用的基础上,乔官镇创新“国有控股平台+乡村振兴服务站+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由政府主导成立国有控股平台,依托村党组织在158个村成立乡村振兴服务站,对接11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6万户农户,实现了“农资供应收益+农产品销售收益+农机服务收益+职业农民培训收益+企业返利+其他服务”的利益汇集方式,纯利润按照村集体、联盟、服务站5:3:2的比例进行分配,构建起了多重利益联结机制。提供飞防服务6万亩,大田托管服务5.4万亩,农产品收购8300吨,2021年,依托联盟为村集体增收480万元。

开展五清强基促增收

“五清强基”行动开展以来,村级班子更加有力、村级底子更加殷实、村庄面貌更加整洁、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村庄治理更加有序。巩固拓展五清强基成效,不断夯实村级治理基础,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红河镇红河村

“五清强基”工作开展以来,红河村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联合镇经管站指导员,通过查阅合同账目、入户走访等多种途径,对村内合同档案、债权债务、资产资源进行全面细致梳理,全面摸清底数。同时,“多渠道”开展宣传,营造清收氛围,“五清强基”工作开展以来实现村集体增收1151285.86元。为进一步巩固拓展“五清强基”成果,红河村使用清账资金,利用村内闲置资产资源,借力乐红专业合作社,由村集体出资经营农资超市,探索出了一条“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带动村集体增收的发展路径。经初步测算,集体农资超市年销售各类化肥可达300吨,销售收入将超过150万元,仅此一项,村集体实现年增收10万元以上。

提升“党支部+合作社”模式促增收

坚持“建一个合作社、兴一项产业、强一个村子、富一批群众”的理念,深入推行“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大力发展各种类型、多种要素的农村合作经济。

乔官镇邵家庄村

邵家庄村借鉴“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成立邵氏苗木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邵立清任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共100股,每股5000元,村集体占股30%;股东42人,占股70%。合作社成立之后,在社员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完成了隋姑山绿化、旱厕改造以及贫困户房屋修缮等30多个项目。截至2021年12月,合作社实现纯利润100万元,其中合作社分红约40万元,可帮助村集体增收12万元。

红河镇埠南头村

埠南头村持续探索推行“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在党支部的引领下,成立凤凰岭果蔬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60人。村集体以2间办公室、4间仓库、8个大棚及村集体投资建设的机井、管道、变压器、道路等基础设施入股凤凰岭果蔬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占股40%。同时,村集体协助合作社流转土地,实现了差价增收。2021年通过“党支部+合作社”模式为村集体增收9万元,带领埠南头村走上了富民兴村的道路。

发展红色物业促增收

鼓励村集体筹集资金,发展集体物业经济,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发展路径,发展产业项目或开展租赁经营。

宝都街道北关村

北关村在2020年完成棚改安置区分房后,积极响应党建引领“红色物业”新模式,立足新小区、新区位、新资源,联合西村、东南村,按照62%、34%和4%配股比例,村集体筹资80万元,采取股份制投资的形式,与银城物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负责北关安置区物业管理服务的物业公司,实行“服务村民为前提、集体经济创收入、收入红利分村民”的管理方式,将村务管理与小区物业管理有机结合,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增加了长远保障。同时,村集体将门头房、生产用房、经营用房和闲置院落等不动产租赁出去,不断提高集体收入,发展集体经济,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150余万元。集体富裕了,村民生活就有了保障,北关村6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可分发2200元的生活补贴和过节费,实现了全体村民劳有所获、住有所居、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的幸福生活,切实提高了全体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完善农业全产业链条促增收

围绕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将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各环节、各主体链接成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打造“一纵一横”的农业全产业链,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乔官镇火山农八鲜

乔官镇利用火山农业策源地优势,依托火山农业产业联盟,用好“火山农八鲜”区域公用品牌,在规模化服务、专业化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力发展火山特色农产品种植,全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火山农业产业联盟在育种、孵化、深加工等产业链上下足功夫,高标准规划建设2000亩火山农业谷新型经营主体孵化基地,建有“党支部+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青年农场四个孵化区和职业农民实训基地“四区一基地”五大板块,搭建起集产业孵化、科技示范、特色种植等于一体的特色火山农业产业链。全镇先后培育了火山西红柿、火山南瓜等品类30余个,逐步构建起了火山小米、火山“黄金籽”西红柿等农产品全产业链6条,认证了“三品—标”45个,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品牌6个,不断壮大“火山农八鲜”品牌优势,加快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加速麦特尔食品、北京世纪融合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落地,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销售价格和市场竞争力,2021年,为村集体增收120余万元。

发展光伏发电促增收

在无产业、无资源、无区位优势的村庄,充分利用农村闲散院落、空场、住房屋顶等,安装光伏发电设备,实现村集体增收,助推农民致富。

鄌郚镇沙埠沟村

沙埠沟村始终坚持加强党建引领,致力于基层党组织建设,把村党支部建设成为组织有力、群众信任的基层党组织。今年以来,鄌郚镇大力推行光伏发电项目,村党支部抓住试点契机,筹集30.98万元资金,开发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组织建设装机容量为42kw的光伏太阳能发电设备,形成村集体固定资产,由村集体统一管理,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5万余元。

发展电商直播促增收

“互联网+”的概念已走进千家万户,将网络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使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农具”,使直播成为“新农活”,开辟相互促进、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乔官镇唐家店子村

乔官镇唐家店子村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与烟台九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进一批专业网红在抖音等平台上直播带货,并以此带动本村一批农民网红。唐家店子村免费提供拍摄场地,电商合作团队免费培训村民、帮助村民开播,为村民提供一手优质货源,截至目前,已有10人通过电商成为了“小网红”。网红通过电商直播,丰富了销售形式,拓展了销售渠道,2021年村集体收入达到38万元。

利用上级扶持资金促增收

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强县富民的基本点和出发点,综合运用政策支持、资金引导等多项措施,积极支持乡村建设。

高崖水库库区克家洼村

克家洼村积极探索创新村集体经济增收模式,借力借势发展新项目,通过整合移民避险解困、省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驻库区小队和驻村工作组、市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等多个项目、资金资源的方式,将村庄基础设施完善与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有机结合。对村集体原有固定资产、村内闲置地块或村民闲置房屋,通过承包、租赁或村集体入股等形式重新规划经营模式,共同谋划发展分散式光伏发电项目,安装337块340w多晶体光伏板,总计114.58kw,设计使用年限为25年,推动村集体持续增收,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共增加6万余元。

发挥能人带动效益促增收

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在产业发展中,选好产业带头人并积极推选为村党组织带头人,带领村集体增收致富。

红河镇大庄皋村

大庄皋村原先种植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收入低下,村民生活靠“天”吃饭。但现在已变成一个流转300亩土地,建成20个高温棚、40个拱棚的富裕村。陶国东自2011年5月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主动作为、勇挑重担,于2017年帮助大庄皋村流转土地100亩,建设冬暖式高温大棚14个,成立党支部领办的益农瓜菜专业合作社,引进了社员102人,培育了“庄皋根西瓜”品牌,引入了“黄金籽西红柿”品种。并积极运用“互联网+”模式,带领合作社与昌乐“自然邦”、“原产递”等网上生鲜购物平台建立合作关系,举办了“原根西瓜节”,成功叫响了“红河一号”这个西瓜品牌,每个大棚仅一茬的纯收入就达到了5万元,实现了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村集体通过大棚和品牌入股的方式,确认股份约50%,2021年,村集体实现增收10万余元。

策划:兰传斌

统筹:吴永功

实习生:高雪婷

通讯员:李荣俊

红星耀齐鲁丨全省征集!山东党建云平台四大板块等你参与

四问“男子当街暴打女孩”案:最高可判十年?

ETF投资周报丨又有ETF冲击涨停板!本周涨得最好的却是它

立法拟明确不得以任何方式侮辱诽谤军人名誉

新增4000余亩地,种粮大户底气何来?

萌娃现身公交场站为母亲庆“三八”,这份祝福暖化了!

上海发布商品房“以旧换新”相关情况:21个楼盘、10家经纪机构参加活动

海上平台工人孙宁峰:“过了除夕,还有10天就可以回家了”

树百强、育千规、链万企!胶州真金白银呵护民企成长

宁阳县:春风行动火热,招聘会供需两旺

展播·2023青少年书信|给爸爸的一封信——宗喜悦

济南关工委手拉手服务团:3年内关爱帮扶800余名孤困儿童

一台球厅卫生间惊现偷拍设备,经营者被警方抓获!

红星耀齐鲁丨昌乐探索“十法增收” 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衡阳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