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彪:构建新时代舆论学研究的多元范式

小刘

作者:李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彪:构建新时代舆论学研究的多元范式
(图侵删)

来源:《青年记者》2023年第22期

导 读:新时代要重振舆论学,进而为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和新型舆论监督构建学理支撑,必须对舆论学的研究范式进行创新发展。

近年来,网络舆情从一个学术概念演化为社会化概念,在商业利益、危机应对等因素影响下,越来越被贴上“商业化”“污名化”甚至“妖魔化”的标签,一些业界人士甚至因应现实之需提出“网络舆情学”的概念。舆论学越来越成为学界自己把玩摩挲的“自留地”,究其原因,主要是舆论学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没有跟上互联网大潮,基础理论创新不足,其学理性和解释力不断下降,成为一种“落后的学问”。新时代要重振舆论学,进而为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和新型舆论监督构建学理支撑,必须对舆论学的研究范式进行创新发展。

传统舆论学将舆论作为一种意见信息,本质上依然停留在单一维度的信息范式,但随着社交网络普及,人类社会重归部落化,基于血缘、地缘、业缘、学缘和趣缘的社群传播大有取代大众传播之势。意见信息依附社会关系网而传导,在信息范式基础上必须构建多元范式,即信息、情感、关系和行为的四元范式。与作为意见信息的舆论相关的研究已经汗牛充栋,“意见核”、舆论传播周期、舆论的数量、舆论的生成模式等概念均将舆论学置于信息流动的视角来考量。但信息流动只是表征,好比漂浮在水面上的油花,色彩多变,舆论传播背后的动力是情感,有研究者将悲情、愤怒、戏谑等情感作为舆论动力来研究。近两年在舆论引导和国际传播方面不乏有关“共情”“情感传播”等的研究,一定程度上说明情感范式逐步显性化。舆论引导不仅要“解惑”更要“解气”,如果不关注舆论背后的情感、对话、认同,就容易隔靴搔痒、自说自话。

舆论传播需要依附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社会学研究方法这几年出现了从属性数据向关系数据转变的现象,民众越来越依靠人际关系来获取信息,“关系”本身成为一种具有把关功能的媒介。社群回音室效应使得群内同质性和群际异质性双向增强,社会个体获得信息的多寡、质量和层次与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甚至阶层密切相关。社群超越大众传播时代原子化的社会个体成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关系成为舆论传播中最重要的核心资源,关系范式是舆论学研究不可回避的范式,这也是近年来传播学研究中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不断被应用的原因之一。

舆论的最高表达形式是群体行为和社会运动,互联网让舆论的行为越来越多元,早年的“围观”“随手拍”“微公益”等行为也是一种舆论行为,这种行为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舆论的反馈”。可以再拓展一步,网络流行语和网络表情包等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舆论集群行为,甚至成为引领流行风尚的社会运动。无论是线上的虚拟啸聚,还是线上线下之间的勾连互动,这些都说明行为范式必然也是舆论学研究的范式之一。

信息、情感、关系和行为四个层次拓展了新时代舆论学研究的视野和格局,增强了互联网语境下舆论学的解释力和想象力,对构建新时代中国舆论学知识体系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

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李彪.构建新时代舆论学研究的多元范式[J].青年记者,2023(22):1.

外交部:事实上所谓搞不公平竞争,采取咄咄逼人行动,到处耀武扬威施压胁迫的正是美国而不是别人

A股午盘|沪指跌0.3% 汽车整车板块跌幅居前

中信建投:预期股指和大宗商品波动率走低,白银或将继续走弱

儿童智能手表功能应重“适”不重“多”(百姓关注)

“行进中国”调研行·活力西藏|鲁朗小镇:生态美 百姓富

海上平台工人孙宁峰:“过了除夕,还有10天就可以回家了”

小车险些坠江,两人被困车上!“别怕,相信我们!”

40℃高温下的德州交警

中信建投:制造优势叠加全产业链生态逐渐完善,未来中国出口跨境电商将大有可为

唐人神:11月生猪销售收入合计5.55亿元 同比下降5.29%

京威股份:公司锂电池项目目前在有序推进中,公司不涉及固态电池业务

强医风提修养,济南历城荷花路社区卫生中心共学《医师规》

李彪:构建新时代舆论学研究的多元范式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衡阳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