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政情|山东首条民企投建高速公路通车,民营资本“上”高速

小刘

据大众日报消息,11月16日,由强荣控股集团投资建设的秦滨高速埕口互通至沾化枢纽互通段建成通车,标志着山东第一条完全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的高速公路诞生,成为民企与政府合作的BOT高速公路样板工程。

齐鲁政情|山东首条民企投建高速公路通车,民营资本“上”高速
(图侵删)

据悉,秦滨高速埕口(鲁冀界)至沾化段项目主线全长60.70km,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北接秦滨高速沧州段,终点通过沾化思源湖枢纽互通与荣乌高速相连,向南与在建的沾临高速相接。建成通车后将串联起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多个大型产业基地和旅游风景区,有效改善沿线投资环境,全面拉动和促进沿线旅游业、特色产业发展,推动黄河三角洲区域产业共融、互联互通。

值得注意的是,这条关键要道的投资主体不是大众较为熟知的国有企业,而是来自广西的一家民营企业。资料显示,强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为主体,资产运营、施工建设为两翼,集材料贸易、实业投资等关联投资业务为配套的多元化大型控股集团。

众所周知,类似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巨大,回报周期慢,在投资市场上并不具备吸引力,因此多数项目由政府或国有企业担当投资建设主体,那么为何一家广西的民营企业能够并选择在山东投资?强荣控股集团山东秦滨高速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吸引他们的,正是山东投资环境这块“良田沃土”:不设“隐形门槛”、不分“姓公姓私”,对于符合条件的投标人平等对待,一视同仁……而这反映的正是山东开放的多元投资环境与政府和主管部门配套的服务措施。

从单一政府贷款、修路、还贷模式,到积极吸收多渠道投融资,近年来山东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改过去国有资本独大的局面,开始实行多元化的投融资政策。

以秦滨项目为例,项目采取BOT投资模式,即以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简言之,社会资本可以通过招投标、权益转让、股权收购等多种方式投资高速公路项目。

除了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投融资体制外,山东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配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秦滨高速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自2017年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以来,省交通运输厅领导多次到项目现场进行办公协调服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滨州市政府更是把项目列入助力滨州市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交通工程,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用地移交;市县区协调专班主动靠前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土方供给等制约施工进度的实际问题和矛盾,为项目施工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环境保障。良好的施工环境为埕沾公路施工提供了有利保障。

而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时则表示:“对民营企业,我们高看一眼。”他表示,在社会资本加入的项目管理上,我省做到尽快批复,压茬推进。省交通运输厅专门成立工作专班,用钉钉子的精神,统筹推进项目建设, 沿线政府和各级交通部门全力以赴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形成高速公路建设强大合力。

业内人士表示,埕沾公路的顺利通车,将创造山东省民营企业投资高速公路的历史,对于未来的招商引资工作将起到进一步示范作用。

记者留意到,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构建民营企业合理盈利的参与机制,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作用,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质量和效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而在山东,民营企业参与,多元渠道投资交通基础设施早已开始。目前在建的小清河复航工程。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该项目成为了全国内河航道第一个PPP建设项目,山东省级第一个PPP项目,山东水运建设史上第一个一次性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山东第一个可以实现海河直达运输的项目以及山东航运史上建设内容最多、最复杂的项目。社会资本的有力加盟让投资巨大,施工复杂的小清河复航不再停留在图纸上。(PPP模式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除了采取“财政+PPP”方式推动小清河复航工程,今年以来,我省还采取多种方式,推动构建国家政策性投资与市场化投融资相辅相成、协作共赢的多元化交通投资体制,引导全省年度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两年保持1600亿元以上,投资总量和增量位居全国前列。

例如采取“财政+基金”方式,通过注资壮大铁路发展基金、推动设立机场建设基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与财政资金共同投入,支持建成通车济青高铁、鲁南高铁日照至临沂段等重大项目。

采取“财政+市场”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市场化程度较高项目建设。省财政筹集资金44亿元,预计带动高速公路建设单位完成投资228亿元,支持京沪莱芜至临沂段232公里高速公路改扩建,显著提升高速公路南北走向通道服务水平。

采取“财政+财政”方式,健全无收益项目各级政府共同投入机制。省财政三年计划投入150亿元,带动市县政府投入300亿元,共计450亿元,集中支持“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山东省乡村振兴提供基础保障。

据悉,下一步山东高速公路等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将继续解放思想,以更大的力度,引进省内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其他多元投资主体, 继续向“交通强省”进发。(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常青 禹亚宁 报道)

我国已完成4532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现场调查

抗议以色列扩大兵役招募 极端正统派犹太人与警方发生冲突

观热点|尊重裁判和规则,苏翊鸣和教练竞技品格值得点赞

打造复古潮流,这个五一临清又出新玩法 临清第二届戏剧美食文化节瞄准五一假期全域旅游

北京110全面推广互联网报警模式 可实时发送图片视频、上传位置

保障市场供应和物价基本稳定

山亭区纪委监委:师徒结对,携手共进

国际铜期货价格创新高 铜价或将超每吨1万美元

视频|盛会来袭!2023上合博览会亮点抢先看

今日最低气温达0℃!19日河南再迎冷空气,21日气温回升

华兰股份:拟以4000万元-8000万元回购股份

济南高二女生“对话”诺奖得主

齐鲁政情|山东首条民企投建高速公路通车,民营资本“上”高速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衡阳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