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塑料薄膜作为蔬菜大棚的主要覆盖材料之一,有保温、防风、防雨的基本作用。在整个温室行业中,尤其是在中低端温室的建设中占有非常大的份额。
大棚蔬菜保证了人们寒冷季节的蔬菜供应,然而随着蔬菜消费趋向多元化,在菜源扩大、品种增加的情况下,挑好选优、讲究营养逐渐成为消费者的基本要求。如何在保证亩产的情况下,提升蔬菜的品质?如何让果蔬着色好,口感好,卖相佳,实现绿色有机种植?这件在很多人看来是天方夜谭的事儿,山东宽力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自主创新研发的分光生态聚能膜,充分利用光能,把光能转化为光肥,将向太阳要“效益”变为现实。
1月27日8点38分,记者走进位于临淄区皇城镇的悦农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西红柿大棚,与印象中大棚里潮湿闷热不同,这个大棚体感舒适,气温宜人,空气清爽。一排排挺拔的西红柿秧子攀爬在绳架上,翠绿的枝叶舒展,火红、橙黄的西红柿果实沉甸甸地挂在枝蔓上。
此时,大棚负责人吴国庆打开手机,查看大棚分光生态聚能膜的光照温湿度传感器数据。数据显示,此刻分光膜内空气温度为8.1℃、空气湿度为89.3%RH、光照强度为4660LUX(光照度)。吴国庆将此数据和普通膜的数据做了对比,露出欣慰的笑容说:“早晨室外太阳光不算强,但是棚里的光照强度比普通PO膜大棚高646LUX,在这个生长环境下,今年西红柿增产增收没问题!”
“老吴,最近西红柿长势怎么样?”吴国庆话音未落,山东宽力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房双宽走进大棚,临近年关,宽力新材料在临淄区设立的15个分光生态聚能膜对比棚,房双宽都要走一遍,查看推广试验的情况。而吴国庆的信心十足,就是来自于去年新更换的大棚分光生态聚能膜。“这个膜真是有‘魔力’,和普通膜相比,分光生态聚能膜大棚里的西红柿提前了10天左右上市,每斤价格比正常上市的高两元钱。”
“分光生态聚能大棚膜是山东宽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潜心研究13年,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总结后,研发成功的一个新产品。它的工作机理是充分发挥光能作用,利用分光生态聚能膜中的特种材料产生棱镜作用,把阳光中的不同波段调整、梳理成与叶绿素相匹配的波段,照射在植物的茎叶上面,使植物获得更充分的阳光,促进植物的茁壮成长。” 房双宽告诉记者,分光生态聚能膜以满足植物生长过程所需要的光谱为基础,利用紫外光的杀菌抑菌作用,把蓝紫光、红橙光转换为光肥,实现科学绿色种植,减少农药、化学化肥的使用,在产出无公害有机果蔬的同时,使农作物生长开花过程以最大速度完成。光合作用的效率提高,大大提高菜农的经济效益,为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奠定基础。
山东宽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农用大棚膜、农用地膜、包装膜等膜类制品及其应用的各种母料的技术型企业。成立21年来,在房双宽、房乾父子两人的带领下,以科技创新为发展目标,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分光生态聚能膜是公司在农用设施方面的专利之一。
其实,早在十年前,山东宽力新材料研发的分光生态聚能膜开始应用于内蒙古、辽宁、河北、宁夏等省份,种植作物涵盖蔬菜类、水果类、花卉类,面积约五十万亩。数据分析证明,使用分光生态聚能膜的各种作物平均增产15%-30%,上市提前7-15天,植物生长寿命延长15-30天,并且由于农药使用量减少,果蔬品质提升,生产成本投入大幅降低,受到农民广泛好评。
“在过去传统的农业种植中,我们只关注土、肥、水、种、苗的问题,曾经我们和许多科研院校、科技人员对稀土转光进行过大量的研究与应用,经大田试验,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为解决这一问题,山东宽力新材料有限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大量资金投入,最终实现了用物理方法为植物生长提供优质光谱。”
2021年以来,在临淄区农业农村局、临淄市场监管局的大力支持下,山东宽力新材料在全区设立了15处分光生态聚能膜使用检测点,对分光生态聚能膜进行全面考察与跟踪、试验与检测。采访中,记者见到的一组数据分析,或许更能证明分光生态聚能膜地的高科技附加值。
这组数据是在临淄区农业农村局科技人员的实时监测下,对试验棚进行的全面考核和论证:
临淄区齐都镇督府巷村李振彪西红柿对比棚: PO膜棚1700株、产量5345斤,分光膜棚1700株、产量6169斤,增产15.4%,增加收入3131元;临淄区皇城镇大马岱村杨勇西葫芦减少病虫害对比棚:PO膜棚1850株、病毒株16棵,分光膜棚1850株、病毒株3棵,减少5.3倍;临淄区皇城镇荣家村刘金山西葫芦减少使用农药、化学化肥情况对比棚:PO膜棚多次打药,分光膜棚打药2次,每亩少投入1000元左右。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临淄区设施蔬菜占地面积4万余亩,农膜使用量4000吨左右。如果使用“分光膜”,临淄区的蔬菜产量将增加10万吨,按均价1.2元/斤计算,临淄区菜农将会增加约2亿元的直接收入,增收潜力巨大。
据临淄区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分光生态聚能膜在临淄区的推广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在临淄蔬菜大棚使用的面积有2000多亩。下一步,如果分光生态聚能膜能够在临淄广泛推广使用,也许就是农膜行业的一次“革命”,不仅增加菜农的收入,从源头解决果蔬药残、肥残的问题,也能提高大棚蔬菜产业的效益,若辛苦一年的收入能顶在外面务工几年的收入,肯定能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投身蔬菜种植产业,并通过新技术、新设施的应用,助力推进临淄大棚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品质提升。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吉宝 李鸿斐 报道)
海量财经丨山东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960.4亿元 比上年增长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