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0
“我来了三四天了,主要是帮忙测测体温、可疑车辆检查和登记信息,咱也没什么贡献,就是为广大社区居民做好安全工作。”1月11日,走进泰安岱岳区粥店街道石蜡社区,村里志愿者张辛亮说到。
2017年,张辛亮还是村里有名的上访户,带着母亲多次到省市信访接待处上访。他祖孙三代没有宅基地,只有交土地使用费的商业房,按当时情况不予享有居民回迁房。
“如果这个事不给你解决清楚,我这个村书记就不干了。”2018年1月5日,换届后的石蜡村支部书记李家庚斩钉截铁地说。
李家庚因拆迁安置所导致的各类上访事件作为首要工作任务。通过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及时与领导反映实际情况,提议解决办法,最终得到了大力支持。按照当时区政府有关文件,商住一体政策为每户争取到90平方回迁房一套。张辛亮家的问题得以圆满解决,得到了群众的赞赏,当事人的满意。村里从此再没有出现因拆迁安置上访的事件。
“当上村书记就要给村民办实事,一切工作都是围绕村民满意。”李家庚说道。
连日来,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以来,需要有人在防控点进行出入人员检查工作。石蜡社区微信群里下达了疫情防控通知。
“社区有事我先上”
“我要冲在最前列”……
在通知下发不到5分钟内,社区居民一呼百应,一下子忙坏了登记信息的社区工作人员。“真是没想到,先后有100多名志愿者报名参加疫情防控。有些没有排上班的居民,还跟村两委抱怨了起来,申请一定要在特殊时期给社区帮上一把力。”李家庚说。
石蜡社区有着三个防控点:玉石市场防控点、平价房防控点、回迁房防控点。每个防控点村两委成员都带领着实施三班倒,24小时不歇岗。“这个市场有125户,全国各地的客户很多,来往人员都需出示电子健康码,测量体温。”1月11日,上午10点,户外零下十几度,玉石市场防控点负责人李邦庆说道。
正在记者了解情况时,市场入口驶来了一辆外地牌照车辆。李邦庆与另一位防控人员赶忙前去示意车辆停下,敲开车窗,仔细询问了人员的所在地。在得知是本市常驻人员后,要求其出示电子健康码,并对其进行了体温检测和信息登记,这才让车辆驶入了玉石市场。
这种团结互助,有事大家一起帮的氛围,折射出的不仅仅是石蜡社区居民的素质水平提高,邻里关系友善。也是村两委自身积极带头,为社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
“咱们现在老百姓吃的水,就是村里免费给的卡,每一户一个卡,足够用的。”石蜡社区居民对记者说。石蜡社区2017年2月份开始进行拆迁,2020年5月正式入住。社区内有着1600余居民,配套建设完善,管理有序。
社区居民入住时,房屋内已进行了相应的简装,配备有地暖、太阳能、套装门等基础设施。在与驻地单位海大房地产协调后,投资20余万元为居民安装净化水设备2台,免费为居民每人每年供应4000斤纯净水。社区投资3.5万元为居民楼安装电瓶车充电桩20处,共260个,极大地提高了便民惠民力度。
不仅如此,在物业费上,村领导班子更是下足功夫补贴居民。“原本是一平米8毛7,村里每户每平米补贴了6毛,社区居民只需出2毛7就可以了”石蜡村村主任李远虎说道。
信用体系建设是石蜡社区的重点工作。“讲诚信 用信用 促文明”的横幅在社区随处可见。“根据信用体系建设,村里成立了相关的领导小组、议事会和各种制度。把奖品激励制度融合到社区各个工作中,设施建设、志愿者服务等,都已经融入到了信用体系的建设。”李家庚说。
现如今,信用体系建设已经融入到了石蜡社区方方面面,居民可以通过疫情防控值班,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加分,分数累计到一定程度可以兑换奖品或者现金。不仅调动了社区内居民的积极性,更是提高了素质水平,向着新时代新社区又跨出了一大步。
对于疫情常态化防控,各项民生工作的开展和信用体系的建设,粥店街道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且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下一步,粥店街道将继续关注重视社区的发展和进步,为打造幸福新社区贡献红色力量。
“总之,我的认识是要想当好支部书记,搞好社区各项工作,要加强各方面学习,增强工作能力。还要团结班子成员,群策群力。更重要的是敢于担当,甘当群众的公仆,真心实意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李家庚说道。(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实习生 张天成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