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财经记者 张亭旺
2023年,楼市低迷,房企持续承压。
据克而瑞数据,以全口径销售额计,2023年12月“风口20”房企成交小幅“翘尾”,环比增长4.9%。从全年看,2023年整体“前高后低”,整体处于低位运行。
此外土拍市场上,2023年12月“风口20”房企新增土地价值1175.0亿元,环比大增298.0%。主要原因是,最后一个月地方推地节奏就加快,房企拿地规模扩大。
全年销售“前高后低”
2023年12月,“风口20”房企成交小幅“翘尾”,单月全口径销售额2565.0亿元,环比增长4.9%。单月业绩在2023年处于第5低位。
累计业绩来看,“风口20”房企1-12月实现全口径销售额34011.5亿元。从月份变动上看,“风口20”房企2023年1-3月环比持续提升,4-7月环比下降,8-12月低位震荡,全年整体上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房企表现方面,2023年12月,TOP5房企分别是万科地产、绿城中国、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和招商蛇口,其中仅有万科地产单月销售额过300亿。
而从全年来看,TOP5房企分别是保利发展、万科地产、中海地产、华润置地和招商蛇口,1-12月实现全口径销售额分别为4226.0亿元、3755.4亿元、3098.1亿元、3070.3亿元和2936.3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以上5家房企均为国央企。
2023年以来,在行业深度调整之下,房企格局分化持续,央国企销售表现显著好于混合所有制房企和民营房企。作为民营房企“代表”,碧桂园全年全口径销售额为2169.1亿元,在“风口20”房企中位列第6,也是房企中唯一突破2000亿元的民营企业。
整体来看,2023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继续承压,整体仍处在低位调整期。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市场基本处于低位运行,预期支撑不足、企业推盘积极性降低。虽然年底各大房企加大供货量和营销力度,但楼市复苏动能不足、销售端也未有明显起色。
土地投资大幅“翘尾”
2023年12月,土拍市场“翘尾”现象如期而至。与销售端不同的是,12月“风口20”房企新增土地价值总计1175.0亿元,环比大增298.0%。
如果从全年12个月来看,12月单月新增土地价值位居第一。这是由于,最后一个月土地市场成交高峰再现,尤其三四线城市在12月份有大量土地成交,带动土拍市场热度提升。
此外,企业层面强者恒强的局面未改。“风口20”房企中,TOP5房企合计新增土地价值888.5亿元,占比75.6%。
从企业性质上看,2023年12月共有10家房企拿地,其中8家属于国央企。由此可见,在土地市场有意愿、有能力拿地的房企主要聚焦在头部的央国企。
从全年来看,中海地产、保利发展、华润置地拿地金额位居前三,分别是1271.9亿元、1260.9亿元和1102.1亿元。万科地产、绿城中国、招商蛇口紧随其后,位列第4-6位。
克而瑞表示,2023年房企在投资上的谨慎态度、聚焦策略贯穿了整年。在这样的投资局面中,央国企的优势显著,尤其是在重点城市、核心地块的竞拍上,央国企持续“霸榜”,有效地提升了优质土储、优化了土储结构。
2024年政策如何发力?
2023年,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各级政府部门频繁优化楼市政策,力促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截至年底,政策环境已接近2014年最宽松阶段。据诸葛找房统计,截至12月18日,2023年地方松绑政策出台达751次,较前一年增加140余次,覆盖城市超330个。从三四线到核心一二线反向传导,限制性行政措施几乎都已退出。
对于2024年房地产政策环境会如何发展,市场非常关注。2023年12月21日至22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系统总结2023年工作,分析形势,明确2024年重点任务。
分析来看,2024年,中央层面房地产政策有望从三方面发力。
首先,以“三大工程”建设为抓手,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是住房多元供给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题中之意。
其次,落实供给端金融支持,落地执行细则让“三个不低于”、“融资三支箭”、“房企白名单”等措施真正落地见效。
最后,下调住房交易税费,比如购买家庭唯一住房或改善住房,减免契税、缩短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征免年限等,通过人才补贴、新市民、多孩家庭购房补贴等财税激励措施,稳需求进而稳市场。
不过,当前行业仍处在风险出清期,虽然政策面不断优化、释放利好,监管层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提振市场信心。但购买者信心和行业预期的修复尚需时日,预计销售低迷态势短期内难以扭转,房企需采取积极对策,适应新变化、促进销售去化,保证流动性安全。
山东一季度GDP增长5.5%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0177.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