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坊子区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坚定信仰、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坚持分类指导、按需施教,着力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质增效。
突出三项重点,确保教有目标、学有体系
突出重点专题。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工程”,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进党校培训及其他各类主体班次的首堂课,开发《推进伟大斗争,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等教学课件。严格落实主题党日制度,每月制定《基层党支部主题党日重点内容》,推动党员干部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
突出重点对象。把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作为培训重点,办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等培训班,坚持系统培训与短期讲座相结合,举办村(社区)书记大讲堂、机关党建大讲堂等。通过现场观摩、专家授课、主题座谈等形式,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学政策、学文件、学业务,着力提升其理论水平与党务工作能力,推动履职尽责。
突出重点课程。组织到村(社区)、“两新”组织等进行专题调研,根据不同领域基层党员特点,研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重点课程清单。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设美丽乡村、维护农村稳定等制定农村党员教育培训课程,围绕联系服务群众、化解社区矛盾、建设文明和谐社区等制定城市社区党员教育培训课程,围绕依法生产经营、争当优秀党员先锋等制定“两新”组织党员教育培训课程,建立了4个领域12个专题70余课的课程体系。
整合三项资源,确保教有队伍、学有内容
整合人才资源,建强师资队伍。坚持“发现一批、储备一批”,用好各类专家学者、先模人物、优秀党课讲师等,整合企业人才、科技带头人、致富能手、农村“土专家”“田秀才”等优秀人才,不断充实党员教育师资队伍,逐步构建起“领导干部+理论教员+各类专家+乡土人才”的多元化师资结构,做到专兼结合、“土”“洋”结合。
整合红色资源,充实教育内容。聚焦精品打造,深入挖掘坊子本土优秀红色资源,编纂《坊子历史研究文集》,组织拍摄《永不分离》《赤焰》《信念》等党员教育电视片10余部,依托“我和我的支部”“发现榜样”“我来讲党课”等专题活动,编写《“战疫”先锋——坊子区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奋战疫情防控工作纪实》,制作《洼里蝶变之路》《坊便民的故事》《传承》《当好乡村振兴路上的带头人》等优秀视频课件15部,着力建强内容体系,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整合网络资源,拓展培训途径。充分发挥“灯塔—党建在线”网络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网络教育资源优势,用好灯塔大课堂、干部学习网、数字图书馆、政策法规等教育资源库,精选专家理论讲座、有声资源课件、党员教育电视片等优质网络课程,指导广大党员积极开展线上学习。在提升党员教育内容多样性、趣味性的同时,满足党员随时随地开展自学的需求,有效破解党员工学矛盾,提升党员学习成效。
做到三项结合,确保教有方法、学有特色
坚持“课堂+基地”相结合。注重培训实效,用好“三进·五个一”教学模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地教学”,推进课堂进教育基地、进项目现场、进生产一线,使培训方式接地气、培训内容易消化。先后组织党员到潍坊市“使命·担当”主题展馆、坊子党史馆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到凤凰街道西白羊埠社区、坊安街道洼里村等学习先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做法,到山东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园等学习企业党建工作,推动党员教育培训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从传统说教向全身心体验进行转变,有效提升培训质量。
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针对部分党组织流动党员多,组织开展集中培训有难度的问题,探索推行“线上+远程”教育模式,组织流动党员利用学习强国、微信等平台以线上远程参与方式参加集中培训。疫情期间,为避免人员过度聚集,依托“坊子党群云视声”可视基层管理服务系统,推行“主会场+分会场”教学模式,以农村社区为单位,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集中与分片相结合的方式,分片区组织开展教育培训,确保党员教育全覆盖。
坚持“理论+实训”相结合。开展党员教育需求调研,准确把握党员学习需求和参训意愿,按照“政治理论+实用技术”的模式,灵活运用研讨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加强案例培训与典型教育,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增强教育培训实用性。组织党员进本级党校培训,邀请区委党校老师讲理论、讲党史,邀请领导干部上台讲党课、讲业务,邀请先进典型讲事迹、讲经验,邀请非遗文化传承人等讲传统民俗、讲历史文化,着力提高党员教育的实效性。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鹏 通讯员 滕祥栋 报道)